包头原创歌手乔毅博:我是一个有理想的后生
我们东河人最爱吃的早点就是zai(三声)个烧麦了。
于是我把它写进了一首歌里,名字就叫做《烧麦》。
艺术来源于生活
我叫乔毅博,今年36岁。目前经营着一家乐器店,做吉他教学工作。业余时间里喜欢自己创作一些歌曲,特别是具有包头方言特色的。然后和自己的伙伴们演奏出来,拍成视频,发到网上。
这首《烧麦》就是我们比较满意的一首作品,发到网上后,朋友们的评价也很棒,目前点击量已经超过两万。
它的灵感来源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的生活。因为我们乐队的伙伴大多来自于东河,每次排练之前总有人提议要吃上一顿烧麦。
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我就想,像烧麦这么有包头特色的东西,不拿来当做创作素材实在太可惜了。
所以我特意去观察了咱们包头人吃烧麦的一些细节。醋壶壶、小盘盘、烂腌菜、一壶半砖茶,这些都是最常见的意象。
至于为什么用包头此地话来唱这首歌,是因为我觉得它里有很多词汇要比普通话细腻,表达起来更直接。
比如有一个字叫做“噻”(三声)大多包头人都应该知道。这个字其实就是酷、帅的意思。但是大家应该能够感觉到这个字要比“酷”酷多了,比“帅”帅多了。
在《烧麦》这首歌里,用“艳艳的茶“就要比"浓浓的茶”要更有劲儿。
其实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方言都是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方言歌曲已经开始逐渐被人们接受。
像粤语、四川、陕西方言创作的歌曲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包头此地话,还是比较小众。
所以作为一个用家乡方言创作的歌手,我感到非常自豪!
吃饱了肚子才能追梦
09年的时候,我成立了自己的琴行,算是创业了。
但那时候就想着要出自己的专辑,经营方面根本没用心。我记得当时店里空空的,根本就不像是一家琴行。
我们哥几个每天就是创作排练创作排练。忘我的沉浸在自己营造的音乐梦想世界里。
那时候设备也差,声音效果很不好。你必须得非常用心才能听出来自己创作的音乐哪里有不合适的地方。
所以注意力全放在这儿了。来了客人也不招待,哪怕是学员来询问,也得等到我们排练结束以后才去教人家。
这样的经营肯定不行,年底的时候要交房租了,两万六千块就把我难住了。后来跟朋友一商量这样不行,毕竟只有肚子吃饱了才能追梦。
所以我们改变了经营策略,优化了教学态度,再加上我们懂创作,琴行终于慢慢有了起色。
经营好了,反而少了很多忧虑,更加能够静下心来创作音乐。
那些年我们怀念的演出
乐队的伙伴们,都是因为自己开这个吉他店认识的。大家喜欢的风格差不多就一起玩起来了。
哪怕这件事情没有什么收益,但是只要能够一起找到音乐的灵感,创作出好的作品,就是很高兴的。
我们组织过不少场次的演出。最初的时候别人都不喜欢我们的作品,我们就自己凑钱交场地费,贴钱去演出。现在想想真是挺可笑的。
每次演出之前,我们都是自己搬音箱,搬乐器设备。等到开始演出的时候其实就累的不行了。幸亏那时候有很多朋友们的帮忙 要不然光靠我们几个根本忙不过来
演出现场也来了不少人 ,大多都是很多年的好朋友来捧场的。那样的场面很让人感动。
后来我们几个年纪也大了,渐渐都有了自己事业和家庭,聚的也少了。挨得近的,大概一周能见一面,要想全聚齐,那得等一个月。于是演出也没有再搞。
只是偶尔会有人问起,那样的演出什么时候还可以看到。
想把咱包头的方言多多推广
我在包头生活了三十多年,出门在外的时候会跟人讲普通话,教学生弹琴的时候会说普通话。
但是只要见到朋友们,或者跟家里打电话的时候,就会马上切换成此地话,我觉得这是它最有感情的一点,能够拉近距离。
方言的历史要比普通话久的多,而且这些词汇只是在自己生活的那片土地生长,所以有很浓烈的乡韵,它是扎根在每一个在那儿生活过孩子心里的。
但是现在这种文化正在渐渐消逝。老一辈说的很多词现在很少有人说了。很多字我们会说却不会写,比方说今年的庙会里我看到了小时候的玩具(Ge ber)。
这个字根本不知道怎么写 也许这个就是来源于这个玩具出来的声音(Ge ber)。
我以前有首歌里也把这个玩具写进去了。我觉得应该把这些快要失传的东西记录下来,让大家在说的时候也知道这个字长什么样,能从字面里了解为什么这个字是这个意思。
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大家聚到一起,不想别的,好好弄一下自己的音乐。
在我们最爱的故乡做几场大汗淋漓的演出 ,让更多的老乡们听到我们为这个城市创作的声音。
迄今为止我创作了大概有70多首歌曲,录制出来的有三十多首,发表在了虾米、腾讯和优酷上面。
其中有一首歌曲《有一个后生》里的歌词最能够代表我们的心声:
有一个年轻的后生嘴里还叼着一根儿哈德门他一个人看着那路灯咯台台就是他的板凳有一个年轻的后生他心里永远都是灯火通明他说他就是有点个性
他只想聊聊他的人生他说他也想有点记性他也说雨后肯定会天晴他说曾经的跌倒乃算个甚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他说他需要一个理由他说他需要一份自由他说他需要一个哪怕是借口带着他的梦想去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