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丹:包头创新供水新模式 让管道直饮水惠及寻常百姓
水为万化之源,水去则营竭。在2019(第四届)供水高峰论坛上,包头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包头水务)党委书记、董事长刘燕丹分享了如何创新健康直饮水新模式,让管道直饮水惠及寻常百姓。我们知道供水是一项民生工程,让百姓能够喝到优质的健康水,是造福一方百姓,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准。
论坛上,刘燕丹董事长展示一组数据。2004年,也就是包头市全面实施健康水工程的第一年,当年就有6.1万人受益;5年后的2009年,受益人口增加至103.02万;2015年是市政府主导实施健康水工程的最后一年,共有176.07万人受益;截至目前,包头市城市规划区直饮水受益人口197.27万人,已基本全覆盖。从数据背后,折射出包头市民从“要我装直饮水”到“我要装直饮水”的心理变化。
包头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燕丹
包头市以稀土闻名,曾经有稀土之乡、草原钢城的美誉。那么今天让包头市民感到自豪的是直饮水工程,曾经有一位北京合作商问刘燕丹,你们边远的小城市怎么敢来北京闯,刘燕丹回应说喝直饮水、健康水、放心水方面我们的确比首都市民优越,这就是我们的底气和勇气。那么是什么支持着让包头水务拥有这么足的底气和勇气呢?他们在中间有做了哪些事情呢?
包头市城区鸟瞰图
严重缺水城市早起依赖“母亲河”
包头市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面积2.7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9万人,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地处干旱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17%,属于严重缺水城市。2000年前,包头城市供水水源主要是黄河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黄河水日益减少,而且含沙量是极大。同时由于上游排污量增加,使得包头黄河水质逐年恶化。经过21世纪一次严重的黄河上游水严重污染事件,导致包头市停止从黄河水源地取水长达5天,当时130万群众饮水严重告急,使得包头市民产生很大的反响,对包头市政府敲响警钟。建设应急水源,改善城市居民饮水质量势在必行。
如何在区域推进直饮水工程实现高质量供水
自2000年起,包头市主动适应饮用水市场发展变化,开始尝试建设居民小区管道直饮水项目。2002年第一个直饮水项目由供水总公司在锦林花园建成运行,惠及居民达1千余户,为包头市管道直饮水项目试点先行,提供了可靠的参数指标,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2003年,是包头水务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由水务等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就改善城市居民饮水质量进行专题论证,最终在全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率先提出了分质供水、实施健康水工程的设想,并形成了由政府主导,各大企业积极参与、共同建设的格局。
从2005年到2015年这十年,这十年是包头市推进健康水工程非常关键的十年。健康水工程不仅使包头市城区100多万群众受益,而且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包头也因此成为国内第一个实现整体分质供水的城市。2007年,市政府将推进健康水工程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在75个有条件的新旧小区内同步予以实施。这一年3月惠民水务公司成立,主要承担市政家属区老旧小区12万户的改造任务;同时包钢、一机、北重等驻包企业在自己的家属区(建成区)开展直饮水工程建设,规模约10万户。
至此,包头市健康水工程形成了国有大型企业、惠民水务公司(包头水务所属全资子公司)、民营企业(接盘部分新建小区)齐头并进的格局,强有力地推动了健康水事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新建住宅小区的管道直饮水配套工程,借力房地产行业的“黄金十年”快速推进。
到2016年包头市健康直饮水工程进入了完善发展阶段,因为包头市的居民直饮水市场已经相对饱和,这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大管道直饮水运营企业积极开辟市场,在医院、宾馆、机关、学校以及城市周边区域实施管道直饮水工程,使得更多包括餐饮服务业在内的公共场所用上了直饮水。目前,全市77所中小学、幼儿园、高职院校约8万名师生用上了健康、放心的直饮水;同时,积极开展域外直饮水市场拓展工作。
截至2019年4月底,包头市直饮水工程已建成运行水站142座、分站64座、自助水屋360多个、现制现售水机260多台,设施覆盖人口197.27万人,其中,管道直饮水设施覆盖人口144.3万人,占比73.15%;自助健康水屋和现制现售水机设施覆盖人口52.97万人,占比26.85%;原水为地下水的直饮水工程设施覆盖人口142万人、占比72%;原水为自来水的直饮水工程设施覆盖人口55.27,占比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