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地名:固阳县白灵淖乡的80个村名来历
白灵淖乡,乡政府驻白灵淖村。位于固阳县城关镇东北32公里处。辖8个村民委员会、80个自然村。
白灵淖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白灵淖,辖9个自然村。
白灵淖:“白灵淖”,系蒙语,亦作“具勒努尔”,“具勒”是清朝官职,“努尔”意为湖泊。清朝中期,有蒙古族人在本村居住,村前有海子,故得名。
小营盘:清朝末年,有人在本村定居,因村西有驻过兵的老营盘,故得名为小营盘。
大西淖:清朝中期有人在本村定居,因位于白灵淖西,故得名。
大城西:1919年,土右旗“大城西”商号的一个人来本村种地,故得名。
上双水泉:清朝中期,刘富鱼来本村开荒种地,故得名。为与另一双水泉区分,故加一个“上”字。
大义公:清朝年间,包头“大义公”商号的一个人来本村种地,故得名。
四合盛:清朝年间,由包头“四合盛”商号来的买卖人在本村种地,故得名。
小西淖:因离大西淖较近,故得名。
老营盘:清朝年间,白灵庙王爷的军队曾在本地扎营,故得名。
香房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香房村,辖13个自然村。
香房:清朝末年,有董姓居民在本村开过做香的作坊,故得名。
保元壕:清朝末年,王保元最先在本村居住,村南是壕,故得名。
河沿:本村位于河畔,故得名。
王成壕:清朝末年,王成在本村居住,村南是壕,故得名。
大汗圪堵:清朝末年,有个叫张大汗的人在本村居住,又因村子邻近一个土丘,故得名。
四合盛:百年前,有几户人家同时迁来本村,为了以后幸福、昌盛,取名四合盛。
窑壕:百年前,有几户张姓人家住在本地坡下的土窑中,故得名。
枳机壕:百年前,有李姓人家在本村居住,以本村所处地势及生长枳机草较多而得名。
土龙湾:百年前,有赵姓居民住在本地,村后坡梁似龙形,故得名。
前沟:清朝末年,蒙古族人在此扎有三个羊场,由于同在一条沟内,本村居沟口,故得名。
后渠:清朝末年,有一油匠在本村居住,又地处沟后,故曾名后油匠渠,以后俗称后渠。
前渠:清朝末年,有一油匠在本村居住,又地处沟前,故曾名前油匠渠,以后俗称前渠。
后羊场沟:清朝末年,蒙古族在本地沟内有三个羊场,本村在沟后,故得名。
孤山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孤山村,辖8个自然村。
孤山:1927年,有赵姓人家在本村居住,因村北有一孤独的小山,故得名。
太平村:1914年,由蒙古族人建村,初名陶思浩,以后汉人居住时,村名又演变为“讨吃壕”,1951年更名为太平村。
城圐圙:本村西侧有一座北魏时的古城遗址,故得名。
补卜代:“补卜代”,系蒙语,亦作“包日勒代”,意为天鹨。天鹨是一种益鸟,本地有天鹨,故得名。
前此老:“此老”,系蒙语,亦作“楚鲁”,意为石头。原名叫“查干楚鲁”,“查干”意为白。因本村南坡上有白色石头而得名。为区分同名村,故加前字。
后此老:含义同上。
贵城壕:民国初期,有个叫李贵成的人在本村种地,又地处壕内,故得名。
坝沿:1949年,有人在此定居,为了防治洪水,在村南打了一条防洪坝,故得名。
上公中渠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上公中渠村,辖5个自然村。
上公中渠:乾隆年间建村。
上三座茅庵:1912年,有3户人家在本村居住,均住的茅庵房,故得名。为与邻村相区别,有上、下之分。
下三座茅庵:1912年,有3户人家在本村居住,均住的茅庵房,故得名。为与邻村相区别,有上、下之分。
上瓦窑壕:本村位于下瓦窑壕北,按下瓦窑壕取名。
下瓦窑壕:北魏时,有人在本村烧过 砖、瓦。1914年春,李、王两家迁来本村后,即以瓦窑壕得名,为与邻村相区别,有上、下之分。
东黄磨房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东黄磨房村,辖12个自然村。
东黄磨房:清朝末年,黄银保在本村给蒙古族人开磨房,故得名。
南枳机壕:清朝时,因本地有生长枳机的壕沟,且位于南,故得名。
贾油房:清朝年间,贾根套在本村开过油房,故得名。
福胜长:清朝年间,有李姓人在本地开过小买卖,商号名福胜长,故得名。
马连淖:清朝年间建村,因村内有一“淖”(即小海子),周围长有许多马连草,故得名。
西黄磨房:因本村位于东黄磨房之西,故得名。
曲二壕:本村有一老住户叫七二,后人就以音取名为曲二壕。
小曲二壕:民国初年建村,因靠近曲二壕村,本村较小,故得名。
西枳机壕:清朝年间建村,因本村壕内生长枳机草较多,且位于邻近村落的西部,故得名。
北枳机壕:清朝年间建村,因本村壕内生长枳机草较多,且位于邻近村落的北部,故得名。
中枳机壕:清朝年间建村,因本村壕内生长枳机草较多,且位于邻近村落的中间,故得名。
王银壕:清朝年间建村,以住户人名及本村所处地势得名。
合同沟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张三壕村,因管区内有合同沟村而得名。辖14个自然村。
张三壕:二百年前,有一叫张三的人在本村居住,因村址在壕内,故得名。
双虎圪卜:清末建村,由人名及本村地形得名。
合同沟:清朝年间,蒙古族人“合同”在本村居住,因本村在沟内,故得名。
小合同沟:因邻近合同沟,且村落规模较小,故得名。
东阳坡:清朝年间建村,因本村建于向阳处,故得名。
西阳坡:因建村较东阳坡晚,位于东阳坡之西,故得名。
敖包壕:“敖包”,系蒙语,亦作“脑包”,意为石头堆起来的石堆,在丘陵地带比较高的土丘也叫敖包。清朝末年有人在本村开始居住,村后有一小土丘,本村又在壕内,故得名。曾名脑包壕。
敖包湾:“敖包”,系蒙语,亦作“脑包”,意为石头堆起来的石堆,在丘陵地带比较高的土丘也叫敖包。因村后有一小土丘,本村又位于山湾处,故得名。曾名脑包湾。
厂汉此老:“厂汉此老”,系蒙语,亦作“查干楚鲁”,“查干”意为白,“楚鲁”意为石头。清朝年间建村,因村后有白石头,故得名。
板申房:“板申”,系蒙语,亦作“白兴”,意为“住房”。清朝末年,本村住有蒙古族,有一间小房,故得名。
西忽雷报:“忽雷报”,系蒙语,亦作“好来宝”,意为“联接”。因本地地形联接前后地物,故得名。
南羊场:清朝时期,住在板申房的蒙古族人,在本村做羊场,故得名。
南茅庵:清朝末年,王水生在本村搭茅庵居住,由于在西茅庵之南,故得名。
西茅庵:清朝时期,赵狗儿、曹二旦来本村搭起二间茅庵居住,由于在板申房西,故得名。
大庙滩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西庙滩村,辖11个自然村。
西庙滩:清朝年间,单三成在本村修了一座三成大庙,故得名。
东庙滩:清朝年间建村,由于本村在西庙滩之东,故得名。
南圪妥忽洞:清朝年间建村,因两村相邻,本村在南,故得名。
北圪妥忽洞:清朝年间建村,因两村相邻,本村在北,故得名。
西人圪堵:清朝年间,一户西人(指宁夏人)在本村居住,结合本村地形而得名。
南海子:1914年,一户姓贾的在本村开地,由于本村位于盐海子南,故得名。也称底家圪卜。
下北海:其名称含义与上北海相同,因邻近上北海而得名。
上北海:1914年,祁白银在本村开地,因村南有盐海子,故取村名为盐海子,俗称北海。后来为区别同名的相邻村,以其所处方位用上、下分之。
南茅庵:清朝年间建村,因村内有茅庵房,故得名。
小四合盛:清朝年间建村,以商号得名。
大四合盛:清朝年间建村,以商号得名。
母号滩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母号滩村,辖7个自然村。
母号滩:“母号”,系蒙语,亦作“木洁日塔拉”,意为“拐湾,拐角平川”。清朝末年建村,以地形得名。
西公中:清朝年间,有李姓人家从兴顺西乡西公中迁来本村居住,故得名。
枳机滩:清朝年间建村,村前有片枳机滩,故得名。
赵大贵:清朝年间,有个叫赵大的人在本村居住,故得名。“贵”是尊敬之称。
杨六圪卜:清朝年间,有一叫杨六的人在本村开地,由于本村地处凹地,故得名。
三贵村:1961年,有一叫李三贵的人在此居住,故得名。
石人湾:清朝时,有一户高姓人家在本村居住,村旁有一像人形的石头立着,故得名。
公社兔场:原名为万胜永村,1978年公社在此建立养兔场。,故改名为兔场。
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地名志(包头市分册)》(1985年11月)
资料整理:黄翔,网名“阴山小虫”,包头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书长、包头市九原博物馆 理事、包头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 副会长。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尝百般滋味,感悟文化,修行自己。